11月10日,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丁研究员应武汉科学普及研究会的邀请,作为武汉科学家科普团专家,在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小学的报告厅内,为五年级的小学生们讲授《长江江豚保护40年:科学探索、进展和未来方向》。

1.jpg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鲸类保护学学科组致力于长江豚类的研究已有40余年,自80年代开始人工饲养白鱀豚“淇淇”,在其2002年离世后,白鱀豚在2007年被宣告功能性灭绝。白鱀豚的消失为长江豚类保护工作带来了警示,我们不能让长江中另一种豚类——长江江豚,重蹈白鱀豚的覆辙。

2.jpg 在之后的工作中,王丁研究员带领团队推动了长江江豚就地、迁地保护区的建立,牵头起草了由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等工作。如今,石首天鹅洲迁地保护区江豚的数量已由原来的5头增加至100头左右。同时,长江江豚的保护成果作为小型濒危鲸类保护的成功案例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起到了示范作用。

王丁研究员还给小学生们介绍到,长江里不仅有白鱀豚、长江江豚两种鲸类动物,还有一种也被IUCN列为极度濒危的物种——中华鲟。它是一种典型的溯河生殖洄游型鱼类,个体大,性成熟晚,繁殖周期长。近年来,到达长江的中华鲟自然繁殖群体已降至20余尾,近年也没有自然繁殖活动发生,中华鲟物种延续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王丁研究员表示长江不仅是世界第三大河,更是唯一流经一个国家的长河,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是我们的母亲河,生命之河!保护好长江,我们责无旁贷。

报告最后的互动环节中,街道口小学的小学生踊跃地举起自己的小手,近距离与专家对话。“长江江豚和海豚有什么不一样?”,”长江江豚的家在哪里?“,“长江里的船会影响长江江豚死亡吗?”,“如何帮助江豚恢复野外生存能力?”,各种各样的问题带着孩子们对长江江豚的好奇,纷纷向王丁研究员发问。王丁研究员亲切地与小学生交流,解答他们的问题。

王丁研究员寄语小学生:白鱀豚已经远去,我们不能让长江江豚步其后尘。保护好母亲河,才能保护好长江江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