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及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中华白海豚研究保护工作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解绶启表示,国家强调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受到广泛关注与国家的大力支持,期待三方合作能进一步推动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


保护区张朝明局长表示,珠江口水域是中国中华白海豚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保护区致力于资源管控、科研监测、科普宣教,以及鲸豚救护为主的保护工作。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生物研究所在科研监测方面,帮助保护区建立了中华白海豚的声影像实时监测系统,能够有效掌握中华白海豚的活动范围和种群状况。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在科普宣教方面,与保护区联合建立了两所“守护中华白海豚示范学校”,从学生群体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将生态保护及中华白海豚相关知识融入教学课堂。相信在水生所提供的科技支撑,以及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的科普宣教工作的支持下,三方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团队,将保护区打造成中国海洋类示范保护区


基金会秘书长王克雄表示,国家重视海洋生态与自然保护和粤港澳地区的高速经济发展,能够提供更多资源支持到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因此在多方支持下达成此次三方合作。期望在合作后三方能够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应用在生态、生理、救护等全面保护实践中,并大力开展科普宣教工作,提升公众保护海洋生态,濒危水生生物的意识


白鱀豚基金会于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长江豚类(白鱀豚、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从 90 年代开始关注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并联合保护区于今年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共同成立了第一、二所白海豚学校,分别是珠海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和珠海市兆征纪念学校,并联合开发中华白海豚保护自然教育课程。


此次协议的签订,进一步推进基金会在中华白海豚为主的中国鲸豚类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继续致力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期待达成全社会参与濒危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169163704291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