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体纷纷报道《10名住鄂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将长江江豚提升为一级保护动物》。武汉晨报3月5日、6日推出两篇追踪报道,摘要如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徐旭东说,江豚作为目前在长江里面唯一还在活动的哺乳动物,在长江生态系统处于一个顶级的位置。江豚种群的生存状况决定于鱼类种群的状况,鱼类种群的生存繁衍又决定于水质、初级生产力、水文情势等因素,反映整个长江生态系统是不是健康的。如果能够恢复江豚种群,就意味着我们保护好了鱼类资源,意味着保护好了长江生态环境。所以,保护江豚不仅仅是对这一个物种的保护,实际上是要使整个长江生态系统恢复健康的状况,背后的意义重大。今后除了要加大对江豚的宣传力度,让公众知道它了解它,还要加强科普,很多时候公众缺乏生态知识,并不理解保护物种的意义。江豚没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它是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秘书长王克雄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对长江江豚的野外种群、栖息地状况、种群的数量、下降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尤其是2006年、2012年对全长江流域淡水江豚的普查,对长江江豚种群变化了解得比较清楚,目前长江江豚数量不到1000头,年下降率为13.7%,到2018年还会再举行一次长江全流域的大普查,包括鄱阳湖、洞庭湖。目前正在推进自然迁地保护区的建设。2015年3月从江西鄱阳湖调运了一批江豚,到湖北、湖南的何王庙/集成垸自然迁地保护区。去年,这个保护区成功地繁殖了一头小江豚,江豚数已达8头。2016年,湖北石首天鹅洲保护区统计,在迁送了两头江豚到安徽安庆/西江自然迁地保护区的情况下,其区内江豚数量超过了60头,并且以每年出生6到8头的数量增长,是迁地保护长江江豚比较成功的一个范例。

在国家农业部主导,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积极参与下,2016年底,发布了“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年)。王克雄告诉记者,前几天农业部长江办(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还在武汉组织召开了会议,就如何推进实施“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组织科研机构、政府机构、迁地保护区等部门进行讨论。“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主要工作一方面是自然环境下对江豚的保护,加快新建自然迁地保护区,将长江中下游江豚自然迁地保护区联合到一起,形成网络;另一方面,在人工环境下对江豚的保护,将来可能要采用新的技术,推进长江江豚的繁育保护,包括胚胎干细胞,江豚基因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