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考察

 2020年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协助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开展野外考察共7次,考察结果如下:

 20205月起,在宜昌江段开展长江江豚被动声学监测,设置监测位点3个(庙咀海事、宜昌渔政和胭脂坝航道),获得了长江江豚在宜昌江段的时空分布情况。

 20208月,于鄱阳湖开展为期10天的洪水期鄱阳湖长江江豚种群调查 (5天无人机考察,5天船只目视考察)。考察完成洪水期鄱阳湖江豚种群调查,理清分布,完善实验数据;扩充航拍识别数据。

 20209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涠洲岛开展为期3天的截线考察的布氏鲸种群调查。获取了布氏鲸9月位点分布及布氏鲸识别照片,并取得位点水样与环境参数。

 202010月,于武汉长江江段开展为期4天的长江江豚声学移动考察,该考察是“江豚重返武汉”计划的预考察。此次考察获得了长江江豚在武汉江段的时空分布情况,为后续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和定点声学监测打下了基础。目前已设置定点声学监测点1处,还有多处位点正在积极推进中。

 202010月,于湖北省石首市江段开展为期1天的长江江豚预考察及巡护。本次考察未见江豚,也未见捕捞渔船,未来将会持续考察,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202011月起,于江西省鄱阳湖星子、蛇山以及康山水域开展长江江豚定点声学监测考察,声学设备预设后可在水下24小时不间断记录长江江豚声呐信号,初步掌握了长江江豚在鄱阳湖水域的时空分布和昼夜节律情况。

 202012月,于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为期2天枯水期新螺段保护区长江江豚考察,完成枯水期新螺段江豚种群调查,补充分布数据。